序号 | 标题 | 发文字号 | 成文日期 | 发布日期 |
---|
6月30日,在中国共产党成立104周年之际,“书画情缘·笔墨观照”永昌县文化馆书画、摄影专业人员作品联展在县文化馆开幕。本次联展由县委宣传部、县文体广电和旅游局主办,县文化馆、美术馆承办,集中展示了赵培文、王君明等专业人员的120 件精品力作,以艺术形式礼赞时代、传承文化。
自今年3月联展筹备工作启动以来,永昌县文化馆的书画、摄影爱好者们以饱满的创作热情,结合永昌地方特色和时代发展,利用工作之余,深入永昌各地采风,挖掘素材创作了一批优秀的作品。6月初,县文化馆从主题内涵、艺术水准、表现形式等多个维度,对所有作品进行了严格评选,最终遴选出120件精品力作参展。
本次联展的书法作品涵盖楷、行、隶、草等多种书体,或苍劲有力,或飘逸灵动,书写着对党的赞颂、对家乡的热爱;绘画作品囊括国画、油画等丰富形式,色彩斑斓、形神兼备,描绘出永昌的壮丽山河和美好生活;摄影作品涉及自然风光、人文纪实、城市风貌等多元题材,以独特的视角,定格了永昌发展的精彩瞬间,展现了时代的变迁。
展厅内,前来参观的人员被一幅幅作品吸引,大家围拢在作品前,细细品鉴、讨论,饱食文化大餐。
此次联展,不仅是永昌县文化馆专业团队的成果汇报,更搭建起了群众与艺术对话的桥梁,引领带动全县广大书画、摄影爱好者,充分发挥自己的专业所长,利用手中的笔墨、镜头更好的践行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的使命任务,用实际行动诠释新时代文艺工作者的使命担当。
据悉,联展开幕式上还举行了《永昌文化》2025 年第一期书刊赠发仪式,庆祝《永昌文化》2025年第一期圆满出版发行。
为深入推进全民健康生活方式,丰富广大干部职工精神文化生活,营造健康和谐、积极向上的工作状态,6月17日,上午10点,在永昌县政务服务中心广场中央,统办楼干部职工在繁忙的工作间隙积极参与工间操——“八段锦”健身活动,以传统养生之道为现代职场注入健康活力。
自5月底以来,统办楼干部职工热情高涨、认真学习八段锦,从“双手托天理三焦”到“背后七颠百病消”,舒展筋骨、放松身心。大家纷纷表示,在工间做八段锦,明显感受到气血通畅、精神焕发,有效缓解了上班带来的疲惫。
八段锦起源于北宋,是中国古代气功功法,通过一系列的动作和呼吸方法,达到调理身心、增强体质的效果,深受居民群众的喜爱。古人把这套动作比喻为“锦”,意为五颜六色,美而华贵体现其动作舒展优美,此项运动分为八段,每段一个动作,故名为“八段锦”。
永昌县文体广电和旅游局局长王岩告诉记者,自《全民普及推广八段锦实施方案》下发以来,我县创新组织各机关单位开展工间操活动,现在已有95%以上干部职工参与进来,这场日均15分钟的工间操活动,凭借“非遗+体育”的创新融合,成为机关健康新风尚,更是积极践行“健康中国”战略的举措,构建起便捷的职场“十五分钟健身圈”。
6月13日,永昌县举办2025年“文化和自然遗产日”非遗宣传活动暨“卍”字灯俗系列展示展演活动,本次活动以“融入现代生活——非遗正青春”为主题,通过展演、集市、互动体验等多元形式,让千年非遗走进市井烟火,在传承与创新中绽放时代光彩。
舞台上,永昌老腔炕头戏、永昌节子舞、永昌木偶戏、永昌宝卷、永昌皮影戏等结合现代编排的永昌非遗节目轮番上阵精彩不断,展现着非遗项目的传统与创新,吸引了诸多群众驻足观看,掌声喝彩声持续不断。
舞台一侧,永昌古建筑营造技艺、制毡技艺、永昌手工地毯制作技艺、永昌刺绣等传统技艺展示区和永昌“卍”字灯、永昌剪纸、永昌面塑、永昌制陶等非遗技艺体验区化身“可触摸的非遗博物馆”,吸引了诸多群众前来打卡体验消费。
当传统技艺融入现代场景,非遗不再是“凝固的历史”,而是一条“流动的河”,在时代浪潮中不断奔涌向前……近年来,永昌县持续推动非遗“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通过“非遗进校园”“非遗+文创”“非遗+旅游”等举措,让非遗“活”起来,让非遗从“陈列品”变为“生活品”,让古老技艺融入现代生活,让传统文化贴近年轻群体,让非遗以时尚潮流的姿态走进大众视野。截至目前,永昌县现有各级非遗代表性项目59项,其中国家级1项、省级12项、市级29项、县级17项。
近日,永昌县2025年“来永昌吃十八子”四月八促消费活动火热开展,与此同时,戏曲展演、百姓大舞台文艺汇演等系列文化活动同步登场,文旅深度融合持续升温,成为拉动消费、展现地方特色文化的新引擎。
在永昌县北海子公园内,秦腔剧目《金沙滩》精彩上演。舞台上,戏曲演员唱腔铿锵,将角色的悲欢离合演绎得淋漓尽致。台下听戏的观众沉醉其中,每到精彩处,掌声此起彼伏。
“我们开展秦腔展演是为了弘扬秦腔文化,把永昌的秦腔文化展示给更多人,也是进一步借助展演活动推动文旅融合。”秦腔演员田晓玲说。
同样在北海子公园内,百姓大舞台上精彩的文艺汇演引来不少游客驻足观看。此次文艺汇演的节目由南坝乡选送,腰鼓舞《开门红》将激昂鼓点与火红绸带完美结合,随后,《逛永昌》《党的领导送温暖》等节目轮番上演,精彩纷呈。值得一提的是,南坝乡在此次文艺汇演中加入了许多永昌小戏小曲的元素,通过原汁原味的小戏小曲唱法和腔调,呈现了永昌的历史文化,展示了乡村振兴成果。
南坝乡副乡长李奇玉在采访中表示:“小戏小曲作为极具地方特色的文化项目,吸引了众多百姓的目光。今年我们邀请了更多的民间艺人参与,相信在各方的共同努力下,永昌小戏小曲这一独特的文化瑰宝将继续绽放光彩,走向更广阔的舞台。”
“四月八”期间,多元化的文化活动增强了游客的游玩体验,让大家在活动中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永昌县将持续深挖特色文化资源,创新活动形式与内容,进一步释放消费潜力,让传统文化在新时代焕发更加蓬勃的生机与活力。
4月27日,永昌县体育馆内百人齐展拳脚,一场融合传统智慧与现代健康的全民健身活动正式拉开帷幕。永昌县举办“弘扬传统养生文化 共筑永昌健康活力”八段锦全民健身培训活动,吸引了全县87个机关单位、省市驻永企业干部职工及社会体育指导员等120余人参与。
八段锦作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起源于北宋,距今已有八百余年历史。这套被誉为“立式太极拳”的养生功法,以其“祛病强身、编排精致、动作优美”的特点,被历代医家推崇为“导引术之精华”。培训现场,专业教学团队通过“理论+实操”的沉浸式教学,系统传授“两手托天理三焦”“左右开弓似射雕”等八式精髓,将“调身、调息、调心”的养生要诀娓娓道来。
近年来,永昌县始终秉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高度重视体育事业发展,将全民健身作为提升民众健康素养、推动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重要举措。此次“健身气功・八段锦”集中培训班的举办,正是积极响应全民健身国家战略,推进健康永昌建设的生动实践,也是丰富群众体育文化生活的务实之举。
永昌县将以此次培训为契机,持续深化“体育+文化+健康”融合发展模式。接下来,将在全县范围内大力开展八段锦推广普及工作,全力打造“15 分钟健身圈”,推动八段锦从场馆走向广场、从机关单位融入百姓日常生活,真正成为群众触手可及的“健康伙伴”。在此,我们诚挚邀请广大市民踊跃投身到全民健身的热潮中来,一同感受八段锦的独特魅力,携手为建设健康永昌贡献力量,共同书写“千年养生智慧,万户健康永昌”的美好篇章。
3月28日,永昌县文化馆联合凉州区文化馆举行“丝路贤孝传古韵·永昌凉州话新声”贤孝展演暨研讨交流活动,特邀永昌县贤孝文艺骨干携手凉州区贤孝艺术工作者,为永昌广大百姓送上两地联动的高水准、广惠民的公益演出。
活动在气势磅礴的节子舞展演中拉开帷幕,节子舞团队的表演者们身着传统服饰,手持彩色节子,动作刚劲有力、整齐划一,将节子舞的古朴韵味和全新活力演绎得淋漓尽致,一招一式间尽显扎实功底,让人眼前一亮;新编贤孝《夸甘肃》以其独特的唱腔、生动的表演引得现场观众掌声和喝彩声连绵不绝。《丁郎寻父》《少年英雄霍去病》等精彩节目轮番上演展现了美好和谐的活动氛围,大家纷纷拿起手机记录下精彩瞬间。
永昌贤孝与凉州贤孝,同属河西走廊的文化瑰宝,是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代表。它们以三弦或四胡为伴、方言为韵,唱尽了人世间的忠孝仁义,道出了百姓心中的善恶分明,对弘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增强文化自信,助推优秀文化繁荣兴盛有着积极的意义。
此次文化交流活动,是一场跨越地域的文化对话,一次非遗传承的匠心接力,进一步深化了永昌县和凉州区文化领域的交流合作,加快推动两县区文化旅游业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