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政务服务>公共服务>旅游景点>详细内容

永昌:文旅融合彰显大美永昌魅力

发布时间:2022-10-26      来源:永昌县融媒体中心 【字体: 【打印正文】

党的十八大以来,县文体广电和旅游系统党员干部,以只争朝夕紧迫感和时不我待的责任感,坚持文化惠民、体育强民、广电联民、旅游富民,奋力推动永昌文化产业、旅游产业在创新发展、融合发展、集约发展、集聚发展、高质量发展上取得了显著成效。

公共文化服务能力全面提升。全县共建成高标准公共图书馆、文化馆各1个,完成全县10个乡镇数字文化站、112个行政村“乡村舞台”和17个社区综合文化中心建设,县文化馆、图书馆被评定为二级馆。在全县10个乡镇均建成县级文化馆、图书馆分馆,在医院、政务服务中心、景区等人员密集场所建立“阅读驿站”11个、流动图书服务点2个。“三馆一站”全部落实免费开放政策,县文化馆年接待群众10万人次,县图书馆接待各类读者12万人次、借阅图书5.5万册次,县博物馆接待游客8.8万人次,切实满足全县人民群众基本文化活动需求。

群众文化活动丰富多彩。按照“政府主导,社会投入,全民参与”的思路,依托春节、元宵、中秋、国庆等传统节日、重大节庆活动,每年组织开展各项大型文化活动8场次以上,逐步形成了迎新春团拜文艺晚会、春节社会调研、元宵灯展、四月八民俗文化节、少儿艺术节、广场系列活动等群众文化活动品牌,做到了“年年有主题、月月有展赛、周周有活动”。创新实施文化惠民工程,积极搭建平台、创造条件,服务引导城乡基层组织群众喜闻乐见的文化活动,组织开展“文艺轻骑兵”“戏曲进乡村”等文艺巡演活动累计210场次,举办书画、合唱、乐器、曲艺等专业免费培训班150期,受益群众达7.5万人次,让群众文化生活热起来、美起来、乐起来。

公共体育服务体系逐步完善。县体育馆建成投用,年免费接待群众4640人次、低收费接待群众5.7万人次。落实体育惠民工程,先后实施公共体育场一期、二期项目,完成10个乡镇、17个社区和3个乡村社区体育健身中心建设,为108个行政村配发体育健身器材,全县各类体育场地达到682个,人均体育场地面积达到2.1平方米以上。全县共设立各类体育站点13个,引导发展晨晚练点54个,全县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人口达9.2万人。承办国家级赛事3项、省市级赛事10项,获得省级奖项1项、市级奖项7项;举办县级赛事活动8项。

传统优秀文化得到保护传承。永昌北海子塔晋升为第八批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三沟魁星阁和红西路军纪念馆晋升为省级文保单位;省政府公布我县长城建设保护地带和控制范围,县政府公布《永昌县不可移动文物安全直接责任单位名单》;完成金昌市长城国家文化公园(永昌段)建设项目、永昌钟鼓楼消防工程、三沟魁星阁保护修缮、明长城抢险加固、明长城围栏保护、县博物馆安防监控报警系统改造工程和博物馆陈列布展工程;启动博物馆新馆建设项目、鸾鸟城址修复项目。完成永昌“卍”字灯俗抢救性记录,永昌手工地毯制作技艺、制毡技艺成功申报进入第四批省级非遗代表性项目名录,公布第五批县级非遗代表性项目;获批全省首批文化遗产“历史再现”工程示范性博物馆2个、全省第三批“历史再现”博物馆1个、全市第二批“历史再现”博物馆1个,建成永昌“卍”字灯俗非遗展厅、永昌木偶传习所、永昌皮影传习所和毛卜喇“时代印象”乡村记忆博物馆,成立了永昌县骊靬文化研究中心。

文化旅游业持续健康发展。按照“一体两翼多点”的总体布局,积极推进“文旅+”融合发展,着力实施五项提质工程,先后实施骊靬文化产业园游客接待中心、骊靬遗址保护、骊靬文化展示中心、北武当山景区改造、北海子沙枣林露营公园、北海子公园提升改造等项目,截至目前,全县已建成4A级景区1家(骊靬古城景区)3A级景区1家(北武当山景区)、2A级景区1家(花田小镇景区),北海子国家湿地公园入选全国优选旅游项目,“紫金花城·神秘骊靬”大景区被列为甘肃省20个大景区之一。新城子镇油菜花景观获“中国美丽田园”称号,南坝滑雪场、红山窑车辘沟石林景区投入运营,毛卜喇、毛家庄、通信堡村、金川东、金川西、赵家庄、永安等7个村荣获省级乡村旅游示范村称号。精心培育骊靬文化探秘、历史文化体验、红色文化传承、北海子湿地康体度假、美丽乡村田园观光五条具有永昌特色的精品旅游线路和一日游、多日游旅游线路,基本实现了全域旅游线路贯通。提升旅游服务功能,新改建旅游厕所43座,县域内44家涉旅企业融入“一部手机游甘肃”平台,文化旅游业发展要素功能得到持续完善。

文化旅游产业发展活力显著增强。以推进文化旅游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高质量发展为主线,着力实施“文旅+”战略,全面落实《永昌县文化旅游产业专项行动计划》,切实激发全县文化旅游产业发展活力。截止2022年8月底,全县共建成文化集市5家,纳入国家统计范围的文化相关企业达到172家;发展旅游民宿及家庭宾馆共6家、旅行社及旅行社营业部共11家、星级饭店10家,评定授牌星级农家乐8家、旅游餐饮推荐单位2家、旅游餐饮名店9家、品牌农家乐20家,培育旅游商品企业20家,研发旅游商品67种,全县接待旅游人数142.43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7.41亿元。

文化市场规范有序。牢固树立管理与服务并重的理念,坚持一手抓市场主体的培育与服务,一手抓企业经营行为的监督与管理,以市场准入服务创新为突破口,大力推进行政审批的便利化,持续加大对歌舞娱乐场所的监管整治,开展“清源”“秋风”“净网”行动,严厉打击各类侵权盗版行为和网络违法违规行为。强化广电传媒监督管理,加强广告播出秩序治理,健全安全生产监管机制,确保意识形态安全。

新梦想照亮新征程,永昌县文体广电和旅游局将继续感恩奋进,拼搏赶超,在传承永昌优秀文化、建设文旅融合新高地等方面持续发力、守正创新,以实际行动贯彻落实好党的二十大精神,为永昌高质量发展做贡献。

终审:网站主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