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永昌县经济承压奋进、稳中向好
2022年,面对复杂严峻的外部环境和本土突发疫情等超预期因素带来的严重冲击,全县上下积极克服各种困难和挑战,认真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全面落实疫情要防住、经济要稳住、发展要安全的要求,高效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全县经济运行呈现承压奋进、稳中向好的良好态势,高质量发展迈出新步伐。
根据地区生产总值统一核算结果,2022年,全县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12.84亿元,按不变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7.6%。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23.53亿元,增长6.2%;第二产业增加值39.74亿元,增长9.6%;第三产业增加值49.58亿元,增长7.3%。三次产业结构比为20.9:35.2:43.9。
截止12月末,全县实有各类市场主体17695户,同比增长7.7%。本年新增各类市场主体2435户,增长4.2%。
一、农业生产稳中向好
2022年,全县实现农林牧渔业增加值24.65亿元,同比增长5.9%。全县农作物播种面积107.72万亩,较上年增加2.77万亩,同比增长2.6%。其中,粮食作物播种面积72.62万亩,较上年增加0.03万亩,增长0.03%;粮食作物总产量37.53万吨,增加0.81万吨,增长2.2%。小麦播种面积34.93万亩,增加3.62万亩,增长11.6%。蔬菜播种面积20.65万亩,增加2.62万亩,增长14.5%;蔬菜产量78.78万吨,增加6.88万吨,增长9.6%。油料播种面积2.89万亩,减少0.15万亩,下降4.6%。饲草种植面积10.24万亩,增加0.22万亩,增长2.2%。
2022年,全县生猪存栏7.61万头,同比增长3.2%;牛存栏2.34万头,下降33.1%;羊存栏65.35万只,增长1.2%。生猪、牛、羊出栏分别达到3.04万头、1.17万头、43.77万只,下降15.2%、13.1%和3%。牛奶产量3.94万吨,增长1.3倍。禽蛋产量0.15万吨,增长37.1%。
二、工业生产稳中加固
2022年,全县实现工业增加值35.34亿元,同比增长8.5%。其中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8.7%。分隶属关系看,省市属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7.7%,拉动全县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5.4个百分点;县属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1.1%,拉动全县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3.3个百分点。
从三大门类看,规模以上制造业增加值同比下降5.1%;采矿业增加值下降75.7%;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增加值增长13.9%。
从产品产量看,纯碱14.25万吨,同比增长85.2%;火力发电量70.64亿千瓦时,增长11.6%;生铁18.51万吨,增长7.7%;磷酸一铵15.51万吨,增长0.8%;水泥180.04万吨,增长0.3%;光伏发电量3.4亿千瓦时,下降0.7%;磷酸二铵31.66万吨,下降14.7%;电石25.97万吨,下降15.5%;合成氨9.16万吨,下降33.5%;焦炭68.39万吨,下降39.4%;麦芽0.25万吨,下降87.1%。
从经济效益看,全县52户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营业收入121.77亿元,同比增长18.7%,利润总额亏损0.22亿元,同比下降1.1倍;亏损21户,亏损面达40.4%,亏损金额3.71亿元,较上年增长1.2倍。每百元营业收入中的成本为92.42元,同比增长6.3元;营业收入利润率亏损0.18%,同比下降3.6个百分点。
三、固定资产投资快速增长
2022年,在新能源项目的拉动下,全县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20.5%,增速较上年加快12.6个百分点。甘肃电投永昌新能源有限公司永昌河清滩300MV光伏发电项目、金昌中科源能源科技有限公司永昌县300MW并网光伏发电项目、中核新华永昌县河清滩200MW光伏发电等新能源项目的有序推进,拉动全县固定资产投资增长65.5%。
分产业看,第一产业投资下降51.7%。第二产业投资增长60.7%,拉动全县固定资产投资增长35.6%,其中采矿业投资增长6%;制造业投资下降40.5%;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投资增长172.9%。第三产业投资下降27.2%。
分项目规模看,全县5000万元及以上项目77个,同比增加24个,完成投资额同比增长33%,拉动全县固定资产投资增长25.1个百分点。其中亿元以上项目56个,完成投资额增长15.5%,拉动全县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1.8个百分点。
四、消费市场恢复疲软
2022年,随着疫情反复多点爆发,旅游、住宿和餐饮等服务行业最先受到影响,社会消费需求减弱,消费市场活力不足。全县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5.14亿元,同比下降4.4%。从销售单位所在地看,城镇消费品零售额下降2.6%,乡村消费品零售额下降7.9%。其中限额以上社会消费品零售额完成5.12亿元,增长0.5%。
从四大行业看,全县限额以上批发业销售额9.16亿元,同比增长33.1%,较上年加快6.9个百分点;限额以上零售业销售额7.16亿元,增长40.8%,较上年减缓56.1个百分点;限额以上住宿业营业额0.08亿元,下降0.2%,较上年回落56.1个百分点;限额以上餐饮业营业额0.56亿元,下降13.2%,较上年回落34.6个百分点。
从重点商品零售看,全县限额以上单位9类商品零售类值中有5类商品零售额保持增长。其中粮油食品类、日用品类、家用电器和音响器材类、烟酒类零售额分别增长33.8%、31.9%、17.2%和6.6%;升级类消费商品化妆品类零售额增长31.4%。
五、服务业较快增长
2022年,面对复杂严峻的国内疫情带来的严重冲击,全县服务业经济顶住压力,带动市场势头强劲。其中重点行业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5.8%;金融业增加值增长14.5%;住宿和餐饮业增加值同比下降6.6%;批发和零售业增加值下降2.2%;其他服务业中的非营利性服务业增加值增长10.5%,营利性服务业增加值增长6%。
六、财政、金融稳健运行
2022年,全县大口径财政收入完成5.78亿元,同比下降26.7%。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完成3.14亿元,扣除增值税留抵退税因素后,同口径增长16.8%,自然口径下降7.8%。其中税收收入完成2.19亿元,自然口径下降19.2%,非税收入完成0.95亿元,增长35.7%。一般公共预算支出完成29.77亿元,同比增长38.1%,其中八项支出完成16.78亿元,增长24.6%。
2022年末,全县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158.89亿元,同比增长14.7%,其中居民储蓄存款余额126.5亿元,增长15.8%。各项贷款余额118.33亿元,增长24.14%。其中短期贷款46.41亿元,增长4.1%;中长期贷款56.1亿元,增长18.1%;票据融资15.83亿元,增长385.75%。
七、居民收入稳步增加
2022年,全县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6507元,比上年增加1382.9元,增长3.9%。其中,工资性收入23309元,增长4.3%;经营净收入6703.6元,增长3.5%;财产净收入2743元,增长2.6%;转移净收入3751.5元,增长3.1%。城镇居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23526.9元,同比增长6.4%。
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8303.4元,比上年增加1100.4元,增长6.4%。其中,工资性收入6134.3元,增长7.5%;经营净收入9428.4元,增长5.6%;财产净收入1065.7元,增长5.7%;转移净收入1675元,增长7.8%。农村居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13106.6元,同比增长6.7%。城乡居民收入比值为1.99,比上年缩小0.05。
总的来看,2022年全县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成效明显,全县经济承压发展、稳步恢复,取得新进展,实现新突破。下阶段,全县上下要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中央、省、市、县委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坚持稳字当头、稳中求进,更好统筹发展和安全,真抓实干,大力提升市场信心,有力有序有效引导工业企业、商贸物流、住宿餐饮、文化旅游等全面复工复产,全力推动经济实现整体好转,努力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
注:按照我国地区生产总值统一核算和数据发布制度规定,地区生产总值核算包括初步核算和最终核实两个步骤。经最终核实,2021年,永昌县地区生产总值现价总量为100.83亿元,按不变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7.7%。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24.61亿元,增长12%;第二产业增加值31.42亿元,增长7.4%;第三产业增加值44.8亿元,增长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