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1-8月永昌县经济运行分析
今年以来,在县委、县政府坚强领导下,全县上下坚决贯彻党中央决策部署和省、市工作要求,科学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1-8月,全县经济运行总体平稳,但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固定资产投资、限额以上社会消费品零售额等主要经济指标增速逐步回落,经济下行压力持续加大。
一、运行情况及特点
(一)工业增速逐步回落,企业效益提升显著
1-8月,全县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3.3%,增速比7月末回落2.1个百分点,两年平均增长9.6%。其中,省市属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7.8%,比上月末回落2.7个百分点,两年平均增长11.2%;县属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26.6%,比上月末回落1.1个百分点,两年平均增长6.4%。
从行业看:重点行业工业增加值保持较快增长,其中石油煤炭及其他燃料加工业增加值增长62.4%;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增加值增长33.7%;酒、饮料和精制茶制造业(麦芽)增加值增长31.9%;电力、热力生产和供应业增加值增长9.6%;农副食品加工业增加值增长6.4%。
从产品产量看:1-8月,在全县重点监测的12种工业产品中9种产品产量呈正增长,其中焦炭85.51万吨,增长51.7%;电石20.44万吨,同比增长45.5%;合成氨10.13万吨,同比增长39.8%;麦芽1.42万吨,同比增长33.5%;磷酸一铵9.98万吨,同比增长29.2%;磷酸二铵26.47万吨,同比增长15.9%;火力发电量43.84亿千瓦时,同比增长10.7%;供电量14.11万千瓦时,增长9.8%;生铁11.75万吨,同比增长2.7%。
从效益看:1-8月,全县48户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营业收入63.24亿元,增长23.2%;实现利润总额4.28亿元,增长65.9倍;每百元营业收入中的成本为83.53元,降低6.3元;营业收入利润率为6.77%,提高6.65个百分点,企业效益提升显著。
(二)固定资产投资逐步回落,民间投资贡献突出
1-8月,全县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20.6%,增速比上月末回落5.7个百分点,两年平均增长17.3%。其中,占全部投资比重99.5%的项目投资同比增长27.7%;占全部投资比重0.5%的房地产投资同比下降89.8%。
从产业看:1-8月,占投资比重12%的第一产业投资下降52.5%;占投资比重62%的第二产业投资增长128.8%,其中工业投资增长139%;占投资比重26%的第三产业投资下降15.4%。
从投资来源看:全县民间投资同比增长29.7%,两年平均增长74.1%,占投资总额的68%,对全县投资增长的贡献率达91.1%,拉动全县投资增长18.8个百分点。
从项目数量看:1-8月,全县新增统计入库项目38个,同比减少42个。在库项目150个,其中:5000万元及以上项目50个,同比增加14个;500-5000万元项目100个,同比减少29个;无新增房地产项目,同比减少2个。
(三)市场消费稳中趋缓,服务业发展持续下滑
1-8月,全县限额以上社会消费品零售额同比增长53.5%,增速比上月末回落2.7个百分点,两年平均增长29.8%。
从行业看:1-8月,批发业销售额增长17.1%,增速比上月末提高1.6个百分点;零售业销售额增长143.9%,增速比上月末回落8.1个百分点;住宿业营业额增长6.9%,增速比上月末提高1个百分点;餐饮业营业额增长70.5%,增速比上月末回落17.7个百分点。
从消费形态看:1-8月,商品零售2.35亿元,同比增长50.5%,增速较上月末回落0.7个百分点;餐饮收入0.45亿元,增长71%,增速较上月末回落17.9个百分点。
从商品类别看:限额以上单位10个商品类别中除家用电器类零售额下降1.7%外,其余9类商品零售额同比保持正增长。升级类商品消费较为活跃,限额以上单位汽车类、化妆品类商品零售额同比分别增长110.3%、18.8%。基本生活消费保持较快增长,限额以上单位粮油食品类、饮料类、烟酒类、服装鞋帽针纺织品类商品零售额同比分别增长355.7%、90.2%、58.4%、37%。占比70.3%的石油及制品类零售额同比增长109.4%,连续5个月保持三位数增长。
1-8月,全县规模以上服务业实现营业收入1.4亿元,同比下降38.3%,两年平均下降18.1%,其中,道路运输业、仓储和邮政业下降38.5%,两年平均下降18.4%;居民服务、修理和其他服务业增长1.5%,两年平均增长133.4%。
(四)财政收入快速增长,金融存贷总体稳定
1-8月,全县实现大口径财政收入6.38亿元,增长96.1%,增幅比上月末减缓2.7个百分点,两年平均增长16.3%;一般公共财政预算收入2.32亿元,增长48.8%,比上月末减缓2.5个百分点,两年平均增长16.3%,其中税收收入完成1.96亿元,增长68.5%,非税收入完成0.36亿元,下降8.3%;一般公共财政预算支出14.22亿元,下降3.3%,降幅比上月末收窄0.9个百分点。
8月末,全县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127.84亿元,同比增长8.9%,增幅比7月末提高0.1个百分点,其中居民储蓄存款余额101.66亿元,增长10.9%;各项贷款余额93.33亿元,同比增长0.6%,增幅比7月末提高0.3个百分点,其中:短期贷款45.16亿元,下降11.6%;中长期贷款43.17亿元,增长9%;票据融资5.01亿元,增长138%。
二、存在的问题
(一)工业企业因原材料不足、涨价,资金短缺影响正常生产。一是煤化工、火力发电、氯碱化工、热力等行业原材料价格上涨,全县3户规模以上萤石精矿粉企业因缺乏原材料一直处于停产半停产状态,影响全县规上工业减缓2个百分点;二是兰石气化企业因下游企业需求减少,长期停产,影响全县规上工业减缓0.2个百分点;三是水泥市场行情低迷,部分企业产量减少,影响全县规上工业减缓2.2个百分点。
(二)重大项目支撑不足及融资难问题影响全县投资进度。一是重大项目支撑不足,全县基础设施建设项目较少,产业项目投资量相对较小、支撑拉动作用有限;二是小微企业融资难度较大,导致部分项目推进缓慢,同时,由于部分建筑材料价格持续增长及市场发生变化,个别企业持观望状态,导致项目未能开工建设或滞缓建设,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投资进度;三是道尔、兴泰、景源等部分项目业主基础工作不扎实、财务不规范,不能按要求提供工程进度单、支出票据等印证资料,配合度不高,致使部分投资无法统计。
(三)线上消费模式及交通限行影响全县社会消费品零售额增速。一是传统消费模式后劲不足。受疫情影响,网上购物等新兴消费模式日渐普及,改变了大多数消费者的生活方式和消费习惯,网上外购增势明显,对本地实体商业冲击较大,造成一定程度上的消费分流,影响了本地零售额的增长,对传统商业影响较大。二是交通限行冲击消费明显。县域内全路段供排水工程阻碍交通,影响全县实体商业正常运营。
(四)服务业规模小影响第三产业发展。规模以上服务业统计调查范围共涉及10个行业门类32个行业大类152个行业中类,但我县规上服务业行业规模小,效益差,缺乏规模以上服务业企业,对第三产业发展的拉动力不足。
三、建议
(一)跟踪监测企业生产订单、停工停产、开工复工、资金链、供应链等情况,多渠道予以协调解决,紧盯目标欠量,采取强有力措施促生产、保增量;引导企业以市场为导向,从自身寻找出路,着力进行新产品的研究和开发,研发高附加值、高浓度、高品质产品,以适应现代工业高端生产的需求,融合产业发展,优化产品结构,因势利导推动产业转型升级,使企业能够跳出困境稳步发展;加强与有关部门联动,深挖企业达规入库潜力,继续开展摸排工作,做好农畜产品加工、新型建材、饲草饲料等加工企业的入库培育,充分挖掘存量,提升增量。
(二)按照“抓进度、提增量、破难题”工作思路,严格落实重大项目包抓责任制和服务专员制,主动协调解决项目推进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积极谋划争取项目,紧盯国家和省上产业政策导向,立足发展基础和资源禀赋,拓宽视野、创新思路,谋划补充完善中央预算内资金和地方政府专项债券项目,争取国家和省上资金支持;全面夯实统计基础,督促各项目主管部门积极协调解决项目前期手续办理和统计入库中存在的各类问题,使项目早日达到统计入库条件及时入库,并督促项目企业(单位)严格按照项目工程进度或财务凭证依据填报投资统计数据,确保投资项目“应入尽入”“应统尽统”。
(三)培育消费新动力,鼓励企业创新经营方式、主动适应市场需求变化,顺应居民消费升级和产业升级新趋势,积极拓展传统消费市场的作用发挥,加快释放线下等新兴消费潜力;尽快完成县域内重点道路施工工程,保障实体商业的正常运行。
(四)大力发展数字经济、文化娱乐、居民服务、医疗保健、专业技术等服务业,鼓励和帮助企业发展壮大,推动服务业全面发展,着力优化服务业内部发展结构,用足用活现有政策,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引导民间资本对教育、医疗、健康、养老、体育、休闲和社区家政等行业的投入,补齐规上服务业企业空白短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