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昌县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永昌县2023年文化旅游产业发展工作计划》的通知
永政办发[2023] 26号
各乡镇人民政府,县政府各相关部门、单位:
《永昌县2023年文化旅游产业发展工作计划》已经县政府研究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组织落实。
永昌县人民政府办公室
2023年3月21日
永昌县2023年文体广电和旅游工作计划
为进一步明确2023年全县文体广电和旅游工作目标,全面推动文化旅游深度融合发展,促进文旅行业复苏振兴。结合实际制定本计划:
一、总体目标
围绕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的使命任务,丰富公共文化和体育服务供给,加大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力度,强化文化旅游品牌培育,守好广播电视阵地,规范文化旅游市场管理,统筹文化体育、广播电视和旅游业高质量发展。力争全县接待旅游人数和旅游综合收入均比上年增长10%以上。
二、重点任务
(一)抓好重点项目建设
1.分层分类开展项目前期谋划,储备、实施一批精品文旅产业项目,争取国家和省上预算内资金、专项债券、贷款补贴资金专项支持。全力推进博物馆新馆建设项目、汉明长城(毛卜喇段)文旅融合基础设施提升改造项目、部分长城保护围栏建设项目、五里沙沟景观带健走步道项目和体育登山步道项目,确保按时高质量完成建设任务。(牵头单位:县文体广电和旅游局;责任单位:县发改局、县财政局、县自然资源局、县住建局)
(二)繁荣发展文化事业
2.推动公共文化创新发展。加强城乡公共文化标准化建设,贯彻落实国家和省、市基本公共服务标准,制定出台公共文化服务目录。全面完成第七次全国公共图书馆评估定级工作。认真落实乡村振兴战略,加强基层文化站点设施配备,推动基层文化站点与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协同发展。持续推进智慧图书馆、公共文化云建设,拓展公共文化服务智慧应用场景,丰富数字文化资源,开展线上线下数字文化传播活动。优化公共图书馆环境功能,广泛开展全民阅读活动,打造“书香永昌”“品牌。(牵头单位:县文体广电和旅游局;责任单位:各乡镇)
3.提升公共文化服务质量。优化文化场馆设施环境,开展服 务质量提升行动,提高“四馆一站”免费开放水平。创新实施文化惠民项目,年内开展“公益性巡演”“戏曲进乡村进校园”“高雅艺术进校园”等文化惠民活动不少于120场次。提升文化馆全民艺术普及能力,深入开展群众文化活动,年内开展传统节日民俗活动10场次以上。组织评选“民间文化艺术乡村”,打造百姓大舞台、广场舞示范展示等城乡群众文化品牌。加强文化志愿服务工作,吸引社会力量广泛参与阅读推广、文化助残、文化下基层等活动。(牵头单位:县文体广电和旅游局;责任单位:各乡镇)
(三)发展全民体育健身
4.加大公共体育设施配置,争取实施永昌县体育登山步道项目和五里沙沟景观带健走步道项目,为县文化广场、和天绣苑社区配置健身路径;提升体育活动举办水平,全年举办县级体育赛事活动6场次,争取承办1-2项省级体育赛事和体育培训活动。(牵头单位:县文体广电和旅游局;责任单位:各乡镇)
(四)提升广电服务能力
5.提升广电公共服务能力。会同市场监管、公安等部门持续联合执法,开展打击非法卫星地面接收设施专项整治行动。完成永昌县应急广播体系建设后续任务,争取3月底完成建设并通过省级验收。(牵头单位:县文体广电和旅游局;责任单位:各乡镇、县公安局、县市场监管局)
6.守好广播电视阵地。全面落实广播电视安全播出主体责任,加强指挥调度、值班值守、巡视巡护和运行维护,强化制度建设,完善应急预案,深入开展重保期安全传输播出大检查,严格落实重要保 障期领导带班、技术骨干值守、24小时值班等制度。督促指导县融媒体中心做好信息网络安全等级达标工作,确保全县广播电视安全播出。(牵头单位:县文体广电和旅游局;责任单位:县融媒体中心、网络公司)
(五)加快文旅融合发展
7.整合资源发展多元旅游业态。依托南坝、金川西、毛卜喇等特色乡村文化旅游资源,打造“一村一品”乡村旅游品牌,组织开展农耕文化体验、特色美食品尝、农产品采摘、自然景观游览为内容的乡村旅游体验活动。加强文旅夜经济消费场景培育,实施车辘沟石林、长城栈道、圣容泉、“卍”字灯城等景区景点亮化工程,打造特色灯光秀,并定期进行夜间演艺,开发“夜游夜演”旅游体验项目;鼓励发展特色乡村民宿,依托夏季凉爽气候条件,在汉明历史文化长廊沿线打造星空露营地,举办星空露营音乐派对、啤酒音乐节,策划开展单位团建活动,开启“夜游夜赏”新玩法。推鼓励引导各地旅行社开展深入交流合作,串联区域旅游精品线路,应时应季推出冰雪游、民俗文化游、非遗特色游等系列线路产品,完善配套服务要素,争取2—4条融入大敦煌圈乃至丝路旅游线路产品体系。(牵头单位:县文体广电和旅游局;责任单位:各乡镇、商务局)
8.持续开展“大美永昌天天游”系列活动。策划推出“红山脚下比高拳,卍字灯下展新秀”以及“我和罗马后裔有个约定”等文旅特色活动。充分挖掘和包装“闹元宵游百病”“二月二龙抬头”“四月八”“六月六”等民俗文化活动,不断赋予传统文化新内涵,让传统的民俗文化成为旅游新的增长点。(牵头单位:县文体广电和旅游局;责任单位:各乡镇)
9.强化旅游宣传实效。精心拍摄制作文旅宣传片,突出文化创意和地方特色,抓住游客眼球;设计制作精品旅游资源、历史文化故事和地方特色美食专题宣传册,多途径、多手段加强宣传营销;加强与马蜂窝、今日头条、凤凰网、中国旅游网、微游甘肃等知名媒体网站合作,积极推送发布永昌精品旅游线路、优势文旅资源、特色节会活动,文化旅游攻略的美篇、美图、短视频等优质宣传素材,强化宣传实效。(牵头单位:县文体广电和旅游局;责任单位:县融媒体中心)
(六)加强文物保护利用
10.组织开展全县文物资源普查调查,持续开展文物安全巡查和隐患排查整治。及时办处工程建设领域选址选线、考古勘探、抢救性发掘事项。多形式开展文物保护宣传,筑牢文物安全底线。提升文物保护科技水平,改善文物保护环境,编制申报实施永昌县长城围栏、圣容寺塔安防、永昌北海子塔保护修缮、花大门石刻和六体文石刻本体保护项目。深入开展“永昌文物会说话”“永博社教”等系列活动,让“死”文物变成“活”资源,真正让文物活起来。(牵头单位:县文体广电和旅游局;责任单位:各乡镇)
(七)规范市场经营秩序
11.强化旅游市场综合监管,按照”谁审批、谁监管,谁主管、谁监管”的原则,推进平安永昌文旅市场建设。对旅游市场具有共性的违法违规行为,强化部门联动, 持续开展“双随机、一公开”抽查和联合执法检查。开展专项整治,推动文旅行业扫黑除恶专项斗争、打击”不合理低价游”、“扫黄打非”等工作化常态化开展,确保文旅行业安全形势持续稳定。创新监管方式,探索建立文旅市场监管信息传播平台,通过召开市场监管形势分析会、建立义务监督员队伍、积极引导群众、新闻媒体参与文化旅游市场的监管,进一步增强市场管理信息收集、处理、反馈的有效性和针对性,形成“政府监管、企业自律、社会监督”三位一体的旅游文化市场监管体系。(牵头单位:县文体广电和旅游局;责任单位:县市场监管局、县公安局)
三、推进措施
(一)靠实工作责任。各乡镇和有关部门单位,要位切实扛牢主体责任,做到单位主要领导亲自参与谋划、部署推动,把具体工作任务与当前开展的“三抓三促”行动结合起来,坚持问题导向,抓住关键环节和重点点位,进一步明确目标、细化任务、明确时限,切实提升工作质量。
(二)强化统筹调度。县文体广电和旅游局要担负起牵头抓总责任,加强对重点工作和重大项目的统筹协调工作,定期召开工作调度会,及时解决存在的难题和问题,确保各项工作统筹有序推进。
(三)优化要素配置。严格实行“要素资源跟着项目走”,发改、住建、自然资源等部门对新开工的重点项目,要积极办理需要的土地建设指标以及可研批复、施工许可等各项前期手续,优先进行预保障,推动项目快落地、快建设、早见效。
(四)强化宣传引导。充分利用报纸书刊、门户网站、手机微信等宣传平台,创新宣传方式,多形式、多角度、全方位加大宣传推广力度,讲好永昌各类文化故事,不断提升永昌文化品牌对外知名度、社会影响力和游客吸引力。